寒冬時節,走進寶雞市鳳縣黃牛鋪鎮三岔河村,一座座香菇大棚連成一排,連成了村民眼中的“聚寶棚”。在村集體股份經濟聯合社的高山菌菇產業園香菇裝袋車間里,機器轟鳴聲,村民笑語聲交織在一起,仿佛在演奏一首勤勞致富的“交響樂”。
圖片來源于網絡
村民王敏干起活來動作十分麻利。之前由于家里上有老下有小,丈夫在外打零工,一家人日子過得艱難。2013年她家被確定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在鎮村干部的幫扶下,她家于2015年順利脫貧。2018年,為了鞏固脫貧成效,實現長期穩定致富,三岔河村成立了村集體股份經濟聯合社,并吸納了20戶村民在合作社務工。作為脫貧鞏固對象,王敏也被納入其中。
“現在是制作菌棒的時間,干一天100元,每個月有2000余元的收入,錢掙了,老人和小孩也照顧了?!辈稍L時,王敏告訴記者。
近年來,黃牛鋪鎮三岔河村大力發展食用菌產業,把培育和發展食用菌作為優化農業產業結構、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增加農民收入的有效舉措,2018年三岔河村整村退出了貧困村行列。
黃牛鋪鎮三岔河村只是鳳縣發展香菇產業的一個縮影。近年來,鳳縣把食用菌作為農業特色產業和高山種植業結構調整的新型產業來打造,通過引導和鼓勵群眾發展香菇種植產業,拓寬了群眾增收致富的渠道,小小香菇不僅“盤活”了土地,也創造出了大效益,成為了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新路子。
目前,鳳縣已形成了黃牛鋪鎮、紅花鋪鎮、留鳳關鎮、平木鎮四大食用菌發展區域,開發出了猴頭菌、赤松茸、灰樹花等20多個品種,實現了食用菌從無到有、從小到強,向有機化、生態化方向可持續發展。(陜西農村報記者 韓小珍)
原標題:小香菇創出大效益
寶雞新聞網最新原創作品:
編輯:賀雅楠
【原創】